索 引 号 XM00112-03-02-2003-001 主题分类 决算报告
发布机构 市财政局预算处 文 号 简本
标 题: 关于厦门市2002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报告
关于厦门市2002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报告
发布时间:2003-07-15 00:18 来源:市财政局预算处
字号: 分享:

关于厦门市2002年财政决算的报告

(简本)

——在厦门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2003715日)

厦门市财政局局长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3月份召开的厦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厦门市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现在,2002年决算已正式编成,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常委会提出厦门市2002年财政决算的报告。

一、2002年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一)全市财政收支平衡情况。根据已经编成的2002年全市财政收支决算,2002年我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含基金预算收入,下同)642,718万元,完成预算的101.33%,加上中央税收返还等上级补助收入298,657万元、调入其他资金75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8,329万元、国债转贷当年收入及上年结余33,341万元,财政收入总计1,013,795万元。当年财政支出828,529万元,加上上解中央、省财政支出113,553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600万元、国债转贷支出及年终结转结余33,341万元,财政支出总计976,023万元。收支相抵,全市财政滚存结余37,772万元。

(二)市本级财政收支平衡情况。2002年市本级地方级财政收入456,289万元,完成预算的99.52%,加上中央税收返还等上级补助收入298,657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6,683万元、国债转贷当年收入及上年结余33,341万元,财政收入总计804,970万元。当年财政支出590,482万元,加上上解中央、省财政支出113,553万元、净补助区级支出60,100万元、国债转贷支出及年终结转结余33,341万元,财政支出总计797,476万元。收支相抵,市本级财政滚存结余7,494万元。

(三)财政收支决算数及滚存结余变动情况。与向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报告的厦门市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相比,本次财政决算报告中全市财政滚存结余增加2,718万元,均为市本级财政滚存结余增加。市本级财政年终结余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1、财政收入总计增加35,650万元,具体项目是:

1)按财政部决算编报口径,将当年国债转贷收入13,080万元以及国债转贷资金上年结余20,261万元,共33,341万元计入收入总计。

2)财政部年终增加厦门结算补助,对抵厦门烟厂与畲山烟厂联合重组,弥补省财政减收部分等项目后净增2,309万元。

2、财政支出总计增加32,932万元,具体项目是:

1)按财政部决算编报规定,将当年国债转贷支出12,240万元以及国债转贷资金年终结转结余21,101万元,共33,341万元计入支出总计。按财政部要求国债转贷收入总计与国债转贷支出总计需编入财政总决算,但因收入总计与支出总计总额一致,不影响到财政结余数。

2)减少上解支出409万元,主要是厦门卷烟厂与畲山卷烟厂联合重组,应弥补省财政的减收部分,原列“上解支出”,根据财政部要求,改列“上级补助收入”。

上述的决算已经上级财政部门审核确认,2002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内财政收支平衡并略有节余。全市年终滚存结余37,772万元,比上年减少557万元,其中市本级年终滚存结余7,494万元,比上年减少9,189万元。

二、 正视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定信心,迎接挑战

今年以来,我市财政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应该看到,财政经济运行中仍存在着一些急迫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化解。

(一)“非典”造成财政减收增支,完成今年预算任务难度加大。今年突发的“非典”疫情,对我市社会、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旅游、酒店、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冲击尤为突出,市政府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努力把“非典”对财政经济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为有效防治“非典”,全市财政共投入防治非典专项资金3,289万元,主要用于医疗设备购置、防护设备及物资、医务人员补助和病患救治以及改善医疗条件等。“非典”对经济造成的冲击较为明显,预计财政将减收4,500万元;另外,为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市政府对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实施减、免、缓交部分税费等扶持措施,这部分预计减收1.45亿元。

面对“非典”对财政经济造成的影响,市委、市政府积极采取有效办法,狠抓增收节支,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整顿和规范财税优惠政策,有效运用财税杠杆促进经济发展,从61日起在原有部分辖区征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契税的基础上,对全市范围内的所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征收契税;严格支出管理,除保证“非典”的必要支出外,对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市委、市政府已出台十项规定,要求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将“非典”增支在预算盘子中调整解决,努力实现2003年度财政收支平衡。

(二)可支配财力比重下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压力较大。我市按9%递增上缴省级财政,2003年上缴总额已达117,670万元(递增额已达9,716万元),比1994年财政单列时的上缴数49,705万元增长1.37倍。实行分税制和所得税分享改革,使得今年我市财政总收入预算数145亿元中,上划中央“四税”预算数达74亿元,已超过地方级财政收入预算数。今年15月份,我市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增收9.8亿元,其中:中央级收入增收6.3亿元,地方级收入只增收3.5亿元,我市财政增收大部分体现为中央、省级增收。另外,目前国家出口退税欠账较多,已经到了中央财政难以承受的地步,改革出口退税机制迫在眉睫,地方分担不可避免,这势必加重我市财政负担。

市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从增加投资和促进消费入手,努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积极按照“讲大局、算活账、谋长远”的理财思路,更新财政支持财源建设的手段和方式,促进税源经济发展: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经济国际化战略,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实施海湾型城市发展战略,资金供求矛盾日益显现。随着我市从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发展的战略转移,加快岛外特别是同安东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我市预算内财政收入能用于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预算外资金随着国家预算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收入规模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岛内的土地存量正在逐步减少,土地开发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土地净收益越来越少,土地基金面临“断炊”的危险。

为保证海湾型城市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将扩大政府投资与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利用外资相结合;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逐步下放投资管理权限,进一步调动区级财政投融资积极性;大力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对公用事业建设引入市场机制,加快社会化进程;推动教育、科技、文化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为我市的社会事业发展引入更多的社会资金;将财政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财政风险结合起来,强化政府债务资金管理,减轻举债负担,缓解偿债压力。

三、创新体制深化改革继续加大财政监督管理力度

市审计局对2002年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从审计结果看,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较好地完成了市人大批准的各项财政收支任务,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支出进度偏缓、不均衡;有些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非转经”收入等未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等现象时有发生;财务管理混乱,财经纪律松弛,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此市政府十分重视,已责成有关部门认真抓紧制定相应措施加以整改。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支持和监督下,我们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强化监督管理、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切实加以解决。

(一)创新财政管理体制,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一是调整和完善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结合事权下放,适当下放财权,进一步理顺市与各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合理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通过实行彻底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稳定增长的财政收入分配机制,使财政体制适应我市经济发展和海湾型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需要。二是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统一岗位津贴制度。认真总结公务员统一岗位津贴发放的经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的财务管理,从根本上杜绝单位私设“小金库”乱发钱物等违规违纪行为,使公务员的收入更加合理、规范、透明,促进机关廉政建设的落实。三是改革和规范事业单位内部收入分配机制。通过适当调整事业单位的工资结构,改革事业单位收入的管理方式,对不同事业单位分别实行不同的分配管理制度等,建立规范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调动事业单位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走向市场

(二)深化财政制度改革,规范财政支出管理第一,完善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项目预审,完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体系,将动用上年结余编入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整性;对部门和单位预算内外收支进行统筹安排,真正落实综合预算;加强部门预算执行监督,严格预算约束;建立财政资金追踪问效机制,试行项目绩效评价。第二,重点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逐步把所有财政性资金收入纳入制度性保障体系进行体内循环,变分散支付为集中支付,实现对部门和单位财政资金的全面监督。第三,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工作。改进采购管理模式,实行全市综合集中采购和部门集中采购相结合,市、区两级管理相结合的项目分类分级管理模式;稳妥开放政府采购代理市场,适当增加代理机构数量,形成良性竞争氛围;改进采购预算编制工作,提高政府采购的计划性;加快规章制度建设,强化监管力度,完善采购制度框架和内涵。

(三)加大财政监管力度,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是进一步规范“收支两条线”管理。合理界定预算外收入范围,调整预算外收支结构;继续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的监管,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款的依法收缴和清算工作;研究解决财政专户资金沉淀问题,运用资金合理调度周转,降低财政运作成本。二是加强财政性投融资项目资金管理。实行业主招标、最低价中标,规范投标行为,提高投资效益,节省财政资金;转变观念,把财政审核工作重点转移到项目跟踪、合同执行情况检查和竣工财务结算上,实现概算审核、结算审核、项目跟踪监管一体化;建立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在线监控系统,加强对我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资金的管理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三是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加强财政系统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根据宏观调控和整顿经济秩序的需要,进一步拓宽财政监督领域,实行单位财务收支与财政资金走向同步监督;加快财政法规体系建设,提高财政监管水平。

以上报告,请各位委员予以审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厦门市财政局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

网站标识码 3502000049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10号闽ICP备06004296-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