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0112-03-01-2009-001 主题分类 预算报告
发布机构 厦门市财政局 文 号
标 题: 关于厦门市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厦门市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09-02-13 09:04 来源:厦门市财政局
字号: 分享:

关于厦门市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 2009 213 在厦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厦门市财政局局长 黄强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厦门市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支出结构持续优化,为经济社会事业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 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4,101,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202,343万元,完成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的变更后预算的100.1%,比上年增长18.1%;上划中央收入1,899,035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全市当年预算支出2,203,161万元,完成预算的98.1%,加上中央、省专款和上年结余等在当年体现支出181,596万元,全市财政支出2,384,757万元,比上年增长20%

全市地方级财政收入2,202,343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431,879万元、上年滚存结余81,160万元、国债转贷收入及上年结余7,318万元,收入总计2,722,700万元。全市财政支出2,384,757万元,加上上解上级财政支出270,116万元、国债转贷资金支出及当年结余7,318万元、有关区增设预算周转金2,000万元,支出总计2,664,191万元。总收支相抵,全市年终滚存结余58,509万元。

(二) 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财政收入1,555,938万元,完成预算的100.5%,增长19%;市本级当年预算支出1,382,487万元,完成预算的99.6%,加上中央、省专款和上年结余等在当年体现支出151,376万元,市本级财政支出 1,533,863万元,增长22%

市本级财政收入1,555,938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431,879万元、上年滚存结余27,001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0,721万元、国债转贷收入及上年结余7,318万元,收入总计2,032,857万元。市本级财政支出1,533,863万元加上补助区级支出207,874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70,116万元、国债转贷资金支出及当年结余7,318万元,支出总计2,019,171万元。总收支相抵,市本级年终滚存结余13,686万元。

(三) 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基金收入934,440万元,完成预算的102.7%,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0,046万元、上年滚存结余249,287万元,收入总计1,213,773万元。全市基金当年预算支出975,586万元,完成预算的99.9%,加上中央、省专款和上年结余等在当年体现支出109,671万元,基金支出总计1,085,257万元。总收支相抵,全市基金年终滚存结余128,516万元。

市本级基金收入621,598万元,完成预算的108.4%,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0,046万元、上年滚存结余85,919万元,收入总计737,563万元。市本级基金当年预算支出586,504万元,完成预算的107.1%,加上中央、省专款和上年结余等在当年体现支出7,686万元、补助区级支出94,000万元,支出总计688,190万元。总收支相抵,市本级基金年终滚存结余49,373万元。

以上财政收支执行数均为快报数,待编成财政决算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2008年全市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有以下主要特点:

1、总量实现突破,收入增长趋于平缓。收入规模再上新台阶。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400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财政实力跃上新台阶。2008年我市财政总收入规模相当于1978年的266倍,比改革开放以来前22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多出37亿元。税收呈现多元化趋势。金融业、信息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和工业地方税收分别增长1.03倍、62.4%45.6%42.7%27.3%,体现多元支撑的特点。涉外企业收入贡献不断加大,缴纳各种地方税收59.6亿元,增长21.5%,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1.8%提高到33.2%,增收贡献率为41.8%,比上年提高18.3个百分点。岛外区收入增长较快。近年来我市致力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加大岛外区投资力度,经济发展激励作用充分显现,岛外四区收入合计36.98亿元,增长26.8%,高于全市平均增幅8.7个百分点。

2、发挥政策效应,促进经济稳步发展。拓展政策效能。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积极引导企业用足税前抵扣、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争取到中央以即征即退方式解决岛内外企业税负不一问题;应对石油价格机制改革,及时拨付价格补贴1.4亿元;实行对个人首次购买普通商品住宅予以特殊契税退还等优惠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稳定外贸出口8.44亿元及时兑现出口退税等各项外贸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促成国家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政策,降低企业出口成本。支持企业发展。投入财政资金2.98亿元。加快汽车工业城招商、投产,促其上规模、出效益;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予以贴息,加速产业升级、产能提升;扶持信用担保机构发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会,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发展品牌经济,去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加快自主创新。财政科技投入5.59亿元,其中科技创新与研发支出4.8亿元,分别占可安排财力的4.1%3.5%。重点推进火炬东部孵化园重大科技平台和科技孵化器建设;资助科技领域领军人才、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匹配资金,争取到国家创新基金项16个。做强服务产业。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出台促进服务外包发展若干意见推动服务业拓宽领域、优化结构、提升层次1.15亿元用于海沧保税港区信息平台、对外劳务培训中心、商贸市场改造及部分旅游景区建设,实施航线补贴、物流补贴和资助办展;积极促进两岸合作,对台湾水果进口进行奖励,支持赴台举办两岸建材展、两岸农业合作论坛,香港富邦银行入股厦门市商业银行,成为台资参股大陆商业银行第一例。

3、保障重点建设,城乡发展进程加快。重点项目保障有力。增加国有企业资本金,有效增强企业实力,提高筹融资能力;利用委托贷款、联合信托计划融资等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全年通过预算安排、银行融资、争取上级支持等渠道筹集225.65亿元,有力确保环东海域、铁路等重大片区和基础设施项目资金需求,集美大桥、杏林大桥、城市快速公交(BRT)建成通车。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市级农业投入3.12亿元,增长24.3%。发放各项强农惠农补贴,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支持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开展新一轮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23个重点村实施旧村改造,启动首批14个老区山区村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扶持被征地农民、退养渔民就业再就业,实现劳动力转移1.97万人。公共事业投入加大。0.18亿元保障文明城市的创建,我市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支持公交优先发展,3.52亿元用于公交票改、购车补助、智能化建设、优惠群体乘车补助及部分停车场建设3.92亿元加快东部固废中心及海沧和东部垃圾焚烧厂建设,积极开展污染源治理、污水处理尾水回用工作,后坑垃圾焚烧厂投入试运行;0.98亿元用于构建市民健康系统、数字城管系统、灾害应急指挥系统等公共服务体系。援川赈灾积极有序。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足额安排对口援建资金1.86亿元,做好彭州四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积极筹措资金,提前完成中央、省下达的1.7万套过渡安置房建设任务,确保来厦伤员救治工作的圆满完成。

4加大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年教育投入11.7亿元,增长22.2%3亿元用于改善岛外教育教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标准;1.95亿元支持岛内38所中小学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2万个,农民工子女入学得到较好保障;0.25亿元建设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培养更多技术型实用人才;0.32亿元资助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困难学生,受惠2.8万人。卫生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卫生投入6.66亿元,增长19.7%。支持医学中心和重点专科建设,妇幼保健院等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加大社区医疗服务补助力度,创建医疗服务新模式,卫生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提前一年完成我市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及时开展食用问题奶粉婴幼儿免费筛查救治工作,筛查量达39424人次。社保体系日益健全0.87亿元提高农村居民和未成年人医保补贴标准,率先在全国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数突破74万人,参保率超过95%,居全省首位;1.25亿元就业补助资金,重点强化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全年新增就业21万人;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对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增发临时补助,确保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需求;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16.45亿元,已建成社会保障性住房5000套。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出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安排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对重点文化项目和闽台特色产业项目予以扶持或奖励;0.82亿元确保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工人体育馆如期建成,0.18亿元支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24个镇街文化活动中心、80个村级文化站(室)投入使用;成功举办首届文博会、奥运火炬传递等活动,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圆满完成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实现广播电视无线信号全面覆盖。

5、深化财政改革,管理能力明显提高。财政改革更加完善。出台《市级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开展项目库改革试点,规范挂靠机构和临时机构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管理得到强化;国库集中支付在市、区两级全面推开,公务卡改革试点效果良好,公务消费更加透明,资金使用更加安全;行政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向深水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自管公房清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财政投融资项目建筑工程险等保险项目实行公开招标,事业单位干管分离深入推进,市区联动机制逐步形成资金管理更加有效。大力控制行政成本,在压缩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5%支援灾区的基础上,再压缩各部门项目支出5%;延长办公设备使用周期,合理调低市直党政机关办公设备配置标准;实行服务器等网络设备集中托管,推动电子政务网整合,避免重复建设,促进资源共享。财政监督更加有力。加强重大项目投资控制与监管,杜绝超标准、超概算、超范围建设;实施中介机构职业资格备案管理,健全治理商业贿赂长效工作机制;开展政府采购专项检查,约束采购专家和供应商行为,严肃查处采购代理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建立健全涵盖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保证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各位代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依靠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2008年我市财政预算任务完成良好,财政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今年的财政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大,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外需市场萎缩和结构性调整等诸多压力,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土地基金收入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财政收入增长空间极为有限,而为提振经济、扩大内需陆续出台的系列税费减免政策,在财政上呈现较大的减收效应;另一方面,刺激经济增长、加大民生保障、维护和谐稳定等刚性支出需求明显增多,财政资金供求矛盾空前突出,增收节支任务十分繁重。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在困难中奋勇前行。

二、2009年预算草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2009年财政预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财政平稳运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公共投资领域,优先改善民生,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增收节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监督制约,推动科学化管理,为厦门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按照上述工作思路,2009年预算的主要指标安排如下:

(一) 全市财政收支预算

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4,555,950万元,增长11.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预算安排2,444,308万元,增长11%;上划中央收入预算安排2,111,642万元,增长11.2%

地方级财政收入2,444,308万元,加上预计上级补助收入329,389万元,减去体制上解省197,343万元和出口退税负担专项上解等支出129,443万元,全市财力2,446,911万元。按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全市支出预算安排2,446,911万元。

(二)市本级财政收支预算

市本级财政收入预算安排1,728,308万元,增长11.1%。市本级财政收入加上预计上级补助收入329,389万元,减去体制上解省197,343万元和出口退税负担专项上解等支出129,443万元以及补助区级支出140,000万元,市本级财力1,590,911万元。相应安排市本级支出预算1,590,911万元,其中象屿保税区管委会支出预算17,500万元、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支出预算75,500万元,上述两个单位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其收支预算并入市本级报请人大审批。市本级收支预算具体编制如下:

1、市本级财政收入1,728,308万元,其中:

1)税收收入1,438,467万元,增长7.8%

2)非税收入289,841万元,增长30.9%

2、市本级财政支出1,590,911万元,其中:

1)一般公共服务254,056万元,主要用于人大、政协及政府各部门的正常支出和事业发展支出(含象屿保税区管委会和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的支出9.3亿元)。

2)国防1,232万元,主要用于预备役部队和国防动员方面的支出。

3)公共安全122,219万元,主要用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方面的支出,确保“平安厦门” 建设。

4)教育152,341万元,教育投入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2.8%,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符合法定要求.主要用于保障各类学校的正常运转,改建、续建一批中小学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持高等教育建设等。

5)科学技术58,078万元,占市本级可安排财力的4.1%,符合法定要求,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产学研开发和重大产业平台建设。

6)文化体育与传媒27,240万元,确保文化文物、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事业发展,保障大型文体活动的资金需要。

7)社会保障和就业76,353万元,主要用于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建设、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就业补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社会救济等支出。

8)医疗卫生67,559万元,重点用于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等公共医疗保障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9)环境保护10,649万元,主要用于环境整治、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环境检测和自然生态保护等支出。

10)城乡社区事务104,833万元,确保城市维护、垃圾处理、规划管理、市政道路、消防场站建设等支出。

11)农林水事务45,582万元,市本级农业投入同口径比上年增长9.5%,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符合法定要求。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老区山区建设

12)交通运输337,093万元,重点保障福厦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及到期债务的偿还。

13)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81,589万元,主要用于扶持企业生产、促进内外贸和服务业发展,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等。

14)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46,406万元,为主安排外贸扶持、补充粮食风险基金、重要物资储备、旅游发展等支出。

15)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6,512万元。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今年我市需安排援川赈灾资金2.2亿元,分别从市区两级及相关渠道予以落实。

16)其他支出199,169万元,主要安排预备费、债务支出以及中省属院校、驻厦单位补助等。

(三)基金收支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756,089万元,按照“收支平衡” 原则,相应安排支出预算756,089万元。其中,土地出让收支预算为717,765万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456,120万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456,120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收支预算安排420,000万元,主要收支项目为:

1、土地出让收入预算420,000万元,其中: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331,000万元;

2)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2,000万元;

3)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2,000万元;

4)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收入70,000万元;

5)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000万元。

2、土地出让支出预算420,000万元,其中: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331,000万元,包括:征地拆迁补偿支出4,000万元,土地开发成本支出5,000万元,城市建设支出262,500万元(主要用于偿债支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000万元,补助被征地农民支出5,000万元,土地出让业务支出2,000万元,社会廉租住房建设支出50,000万元,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1,500万元。

2)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12,000万元。

3)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支出70,000万元。

4)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2,000万元。

5)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5,000万元。

三、正视困难,主动作为,努力完成全年财政收支任务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十一五”规划实施关键一年,做好今年财政工作十分重要。我们要以培植财源为重点助力发展,以促进和谐为己任服务民生,以提高效益为目标深化改革,确保财政经济平稳运行。

(一)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力促经济发展更为持续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集中投入380亿元财政性资金,带动全社会投资2000亿元。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在国务院规定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基础上,对企业工伤、生育、失业保险金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行减半征收,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率调低一个百分点,对普通住房消费实施契税减征和返还,清理、减免一批其他涉企收费项目,为企业和个人减轻负担将超过8亿元。扩大和引导公共投资。多渠道筹集249.9亿元建设资金,加快推进环东海域、厦门新站等重点片区开发和翔安隧道、福厦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全面落实;争取财政部代发部分地方债券,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政府鼓励的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多管齐下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稳定和扶持企业生产。鼓励企业利用增值税转型契机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重点企业资金链应急保障机制,缓解资金短期周转压力;0.12亿元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补助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支持“厦门名优产品海西行”,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安排外贸扶持资金1.92亿元,鼓励企业更多地采用出口信用保险和保单融资,进一步降低出口风险,稳定大宗商品出口。引导和增加消费需求。努力提高不同群体收入水平,稳定收入预期,扩大消费能力;落实购买普通住宅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带动住房消费;加快培育特色商业街和专业市场,优化岛外商业业态,推进“家电下乡”工程;鼓励做大“邮轮经济”,实行新航线奖励、旅游包机奖励,增强区域性旅游中心的辐射能力。

(二)支持发展方式转变,力促财源结构更加优化

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安排科技创新、研发专项4.56亿元。加快产学研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建立科技创新贷款担保资金,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发展;完善高级人才奖励政策,营造更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一批集中度高、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大品牌经济扶持力度,落实优质地产品优先采购政策;用好服务业引导资金,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大力培植营运中心和总部经济;积极承接国内外服务外包业务,努力打造海峡西岸服务外包中心。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统筹财政性资金5.76亿元。加强重点领域和海域整治,实施筼筜湖治理、天地湖清淤,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和绿色通道工程,治理公交尾气和垃圾污染,推行清洁生产,改善环境质量。深化对台合作交流。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拓展厦台金融合作空间;办好“台交会”、“食博会”等展会,保障首届“海峡论坛”的顺利举办;充分利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等平台,为台湾商品进入大陆开辟更加便捷的通道;吸引大陆居民经厦赴台旅游,进一步扩大“三通”效应

(三)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力促社会发展更为和谐

推进新农村建设。投入支农资金4.18亿元。实施20个新村建设项目,启动12个老区山区村改造,稳步推进水源保护区和边远山区移民造福工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鼓励发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业,继续引导股份经济发展,形成可持续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镇街债务监管,一季度基本完成镇村债务化解工作。支持教育卫生发展。安排教育支出12.76亿元和医疗卫生支出6.76亿元。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继续推进工业集中区和新城区已布局学校的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抗震安全加固改造工程,推动义务教育教科书循环使用;加快中医院、第二医院、翔安医院等改扩建项目建设;建成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实现就诊信息共享,减轻市民医疗负担。健全社会保障网络。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力度,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为全市市民办理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对自然灾害造成的伤亡提供救助保障;完善低收入群体动态补助机制,建立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庇护工场,体现对特殊群体的关爱;降低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门槛,解除被征地人员的后顾之忧;确保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需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九龙江北溪饮水左干渠改造工程进度,保障市民用水的安全;续建快速公交系统,完善城市交通干线路网,化解交通拥堵;健全治安防控机制,建设市民应急避难工程,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丰富百姓文体生活。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闽南戏曲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实现基层文化馆与市图书馆联网共享;支持办好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第二届文化产业博览会、第十八届市运会等大型活动与赛事,建好翔安体育中心、体育运动学校等一批体育场所。

(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力促资金效益更快提升

狠抓增收节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既要应收尽收,又不收“过头税”;加快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和电子缴费系统建设,将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强化土地出让管理,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大力节俭支出,2008年实际预算安排的基础上,继续按5%的比例压缩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全面落实会议费、接待费、车辆费用、出国费用 “零增长”目标。统筹资金使用。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重点确保在建续建项目资金不断档、到期债务还本付息不拖延、重大建设项目开工不耽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历年结余资金清理工作,统筹使用好沉淀在各单位的财政资金结余。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强化项目评审论证和追踪问效;今年内在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公务卡改革;试行大宗货物政府采购,发挥规模采购效益;开发网上竞价系统,进一步节约采购成本;建设财政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为财政科学化管理搭建技术平台。强化财政监督。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和资金监管,密切关注惠民利民资金使用情况,保证资金安全、高效;出台《会计人员条例》,规范从业人员管理,保障合法权益;改进财政资金检查的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财政监管水平

各位代表:当前,我市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财政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对财政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认真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奋发进取,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国60周年大庆献礼。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厦门市财政局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

网站标识码 3502000049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10号闽ICP备06004296-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