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财动态】财政加力护航,助力厦门筼筜湖生态蝶变
时间:2025-08-12 15:35

  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筼筜湖综合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发端。自1988年以来,厦门市财政局始终以“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为根本遵循,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加力护航,强化资金保障,支持开展综合治理系列工作。通过系统治理,久久为功,助力筼筜湖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兴,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绘就了生态环境高颜值、城市发展高质量、人民生活高品质的“厦门画卷”。

  一、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开启筼筜湖蝶变之路

  20世纪80年代,随着筼筜湖区周边的建设开发及人口的快速增加,筼筜湖承受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治理筼筜湖成了人民群众的期盼。1984年起,截污方案开始实施,但由于缺乏治湖资金、入湖污水陡增等问题,治理工作举步维艰。

  1988年初,为解决整治工作中的瓶颈问题,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综合治理筼筜湖”专题会议,创造性提出治湖思路,总结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打响了筼筜湖治理的硬仗,开启了筼筜湖的蝶变之路。针对治湖资金难题,会议明确要加大资金统筹力度,1988年和1989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财政资金,占当时厦门市基本建设支出的近10%。

  为保障治湖工作高效推进,财政部门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多渠道筹集资金,全力保障重点支出。每年除从地方财政拿出1000万元外,又从湖区土地批租中增拨1000万元,此后连续三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作为治湖资金,以空前力度加大投入,也为筼筜湖的蝶变奠定了坚实基础和财力保障。同时,严格资金使用范围,明确资金管理要求,加强资金使用监督,确保治湖资金专款专用。

  二、持续加力支持综合治理,湖区生态修复效果显著

  37年来,厦门市财政局始终贯彻20字治湖方针,坚持资金投入同治理任务相匹配、财力保障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统筹用好财政资金,支持开展了5期综合整治。同时对周边区域实施排水管网溯源排查和正本清源,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厦门实际的筼筜湖生态修复治理之路。

  市、区财政部门在做好资金保障的同时,着力在“转方式、建机制、要绩效”上发挥财政职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一是创新方式,协同发力,立足筼筜湖治理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在项目及资金统筹安排上,强化市政园林、生态环境等行业部门协同,以及市级与思明、湖里两区的协同,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支持共同推进、共治共享。二是明确事权,建立机制。明确事权划分,明晰支出责任:区级负责实施溯源排查正本清源项目,市级负责实施综合整治工程,并对各区实施的溯源排查正本清源项目按50%予以补助。市、区财政多渠道筹措资金,统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补助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增发国债等上级补助资金,以及本级预算,有力保障综合治理工作有序推进,累计投入资金约40亿元。三是注重绩效,加强考核。实施绩效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闭环管理,并推动加强绩效监控及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调整挂钩,同时推动将筼筜湖水质达标情况纳入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指标体系,通过项目实施绩效情况,依托部门强力推动项目落实。

  筼筜湖整治后,湖区水质显著改善,水体复氧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已成为了厦门的“城市会客厅”,市民和游客纷至沓来。

  三、打好财政政策组合拳,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筼筜湖生态修复为基础,生态环境的改善,居住环境的提升,有力推动了生态和产业高度互动、融合发展,为高端现代服务业聚集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带动了周边城区的快速发展。筼筜湖片区不仅成为厦门城市发展转型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有力注脚,更是厦门高品质的人居环境、高质量产业形态的典范代表。

  结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契机,市、区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打好财政政策组合拳,支持城市更新,推动产业升级,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资源统筹,支持周边老旧地块盘活利用,推动片区业态由过去的工业、汽车展销等转型为现代服务业,助力片区在破旧立新中腾笼换凤。二是发行用好政府债券,支持周边片区改造提升,推进周边污水处理等项目设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提升片区生活品质,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助力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强化财政和金融统筹,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及文化旅游等领域增信子基金,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助力构建现代化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筼筜湖周边“烂尾楼”蜕变新生,旧城空间重塑更新,滨北超级总部全速推进,字节跳动等一批超高能级总部企业落户,银行等大量金融机构,希尔顿、凯宾斯基等五星级酒店,以及万象城、磐基中心等城市综合体陆续集聚,金鸡百花电影节和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等陆续引入,筼筜湖周边已成为现代文化、体育、产业体系承载地,建成了厦门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示范片区,达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加强财政统筹管理,助力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

  筼筜湖综合治理这一宝贵的生态财富,也成为了“生态效益带动器”。以筼筜湖综合整治为起点,厦门生态文明由此发端,湖边水库整治、五缘湾综合治理、环东海域综合治理、岛外九大溪流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大型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规划和实施都蕴藏着治理筼筜湖的思路,生态文明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实现了“一个湖带动一座城”的高质量发展,生态治理实践不断升华为生态文化的传承、生态文明的延续。

  37年来,厦门财政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治理环境与改善民生并举,推动厦门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以点带线、以线成面,在生态保护修复上投入累计超过1000亿元,持续推动厦门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全面提升,不断提高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下一步,厦门市财政局将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生态发展,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厦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既“加力”也“提效”,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厦门作出财政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