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财政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解读
发布时间:2011-08-22 18:52 来源:厦门市财政局
字号: 分享:

【核心提示】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更是加快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编制并实施《厦门市财政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对支持、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规划》主要阐述了“十二五”时期厦门市财政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着力于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财政问题,是未来五年厦门财政工作的总纲领,对今后五年以至更长时期内我市财政管理和各项改革工作起到具体指导作用。

  【关键词】
 
  1、财政收支
 
 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突破500亿元,达到550亿元以上。
 
 预计2015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达到560亿元,年均递增14.6%左右。
 
 2、“大交通”
 
 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进出岛新通道建设。
 
 完成龙厦、厦深高速铁路和厦成、厦安高速公路及厦漳跨海大桥建设。
 
  启动沿海货运铁路专线、厦漳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
 
 3、民生福利
 
 加快完善城市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山地公园、绿化美化等市政设施建设机制。
 
 配套提升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设施标准化建设水平。
   4、三农投入
   整合支农资金,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保、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体系。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 教育均衡
 
 适时制定分类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建立学校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
 
 试行学前教育一年免费,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6、社会保障
 
 建立健全创业扶持体系和创业服务体系。
 
 全面实施公共租赁住房政策。
 
 完善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城乡医疗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在内的社会福利政策。

   记者昨日从市财政局获悉,市政府最近已同意《厦门市财政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这意味着厦门未来五年的“财政蓝图”,正式进入执行阶段。根据正式发布的这份《规划》,未来五年,厦门财政“钱袋子”里“可花”的钱不仅将再翻一番,政府还将在打造“大城市”格局与民生幸福方面多多花钱。


  5年预算支出可超2200亿


   根据《厦门市财政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在不考虑财政收支不确定性影响和通货膨胀因素背景下,厦门“十二五”时期财政收支指标可望达到“双突破、双翻番”。
 
  即到201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比2010年再翻一番,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突破500亿元,达到550亿元以上。到2015年,力争区级财政收入总和达到160亿元以上,区级财政收入超过20亿元的行政区力争达到4个。
   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测算下来,预计2015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达到560亿元,年均递增14.6%左右。这也意味着,五年累计预算支出可超过2200亿元,比过去五年增加上千亿。


  大交通和民生要多花钱


  《规划》明确指出,加大对“大交通”的投资:要构建大运力公交体系,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进出岛新通道建设,打造市域内“半小时生活圈”;全面融入海西交通网络,完成龙厦、厦深高速铁路和厦成、厦安高速公路及厦漳跨海大桥建设。
 
  同时,将适时启动沿海货运铁路专线、厦漳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打造东南沿海铁路交通综合枢纽和全国重要公路主枢纽城市,形成闽西南“1小时交通圈”。
   全面提升民生福利水平。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岛内外一体化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幸福城市,促进公共生活水平的实质性提高。
 
  在“民生幸福”领域,《规划》明确,将加快完善城市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山地公园、绿化美化等市政设施建设机制,配套提升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设施标准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一流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加大投入均衡城乡发展


   《规划》明确指出,未来五年,厦门将持续加大三农投入,整合支农资金,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保、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体系,使城乡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确保财政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确保全市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性预算支出的比例高于中央核定的比例,并逐年提高。适时制定分类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建立学校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2012年全市统一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定额标准,并逐步提高。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试行学前教育一年免费;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继续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投入,加大学生资助力度,提高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建立能够收支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制度;构建促进就业的财政扶持体系;建立健全创业扶持体系和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体系,全面实施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在全国率先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完善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城乡医疗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在内的社会福利政策,加快建立形式多样、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制


   根据《规划》要求,未来五年,我市将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公共财政相适应的现代财政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主要体现为“五个机制五个突破”:
 
  一是积极探索构建政策目标清晰、调控方式有力、资金整合有效、引导作用明显、政策配套协调、利益分配合理的财政调控机制,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发展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上实现突破;
 
  二是立足于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构建事权明确、财力匹配,激励引导、协同发展、与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机制,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实现突破;
 
  三是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构建以公开、规范、透明为主要特点的,机会均等、系统保障、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和民生保障机制,在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上实现突破;
 
  四是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构建统一完整、科学精细、绩效优先、高效运行的财政管理机制,加强财政“两基”建设,在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上实现突破;
 
  五是以依法理财为核心、以现代科技为手段,构建分配与使用相一致、事前与事后相衔接、内部与外部相配套、行政与社会相结合的公共财政监督机制,在规范财政运作上实现突破。


  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


   按照《规划》要求,我市将综合运用财税政策,用活用足财政投融资手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先导和杠杆作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发展精品经济,重点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财税贡献率。
 
  《规划》明确指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决定了厦门不能在较低的层次上与其他城市作粗放型的低效率竞争,而必须大力发展精品经济,培育厦门经济新的制胜优势。”
 
  按照《规划》要求,我市将“花钱”重点支持工业园区等工业发展载体的配套建设,培育壮大一批竞争能力强、带动能力大的百亿乃至千亿以上产值企业集群(产业链)。
 
  积极打造“创新厦门”,建立稳定增长和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保障财政科技投入法定增长,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政府宏观管理为保障的技术创新体系。
   “未来五年,我们要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激活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市财政局局长黄强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运用财政贴息、政府采购、招投标、信用担保和建立国有资本金、投资入股、创投基金等方式,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厦门市财政局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

网站标识码 3502000049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10号闽ICP备06004296-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