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财政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12-05-29 17:32 来源:厦门市财政局
字号: 分享:

 

 
2011 年是厦门财政“十二五”规划打基础、蓄力量的一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重点保障“五大战役”和“五个着力”建设,圆满完成全年财政收支任务,有力促进全市经济建设、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特区建设三十周年和本届政府献上亮丽的答卷。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600亿元,达到651.83亿元,同比增长26.2%,地方级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达到370.77亿元,同比增长32.6%。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焕发了区级经济活力,全年区级收入实现115亿元,首超1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6.6%,高出市本级5.8个百分点。全市一般预算支出389.07亿元,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246.62亿元。全市基金收入265.38亿元,其中,市本级基金收入199.05亿元;全市基金支出281.34亿元,其中,市本级基金支出180.55亿元。
一、调结构,财政经济平稳增长
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增财源作为重中之重, 主动适应经济形势变化,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支持企业发展,财政实力不断壮大。
1 .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加大重点制造企业技改补助力度, 加快智能化技术改造步伐;推动LED、生物医药、卫星遥感、工程机械研发检测平台搭建,致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创新大厦建设,筑巢引凤扩大产学研规模,促进科技项目成果转化;积极实施“双百计划”人才引进,提升技术研发软实力;安排金龙汽车发展专项资金,增强龙头产品外销竞争力; 落实“十城千辆”和“十城万盏”建设资金,在推动节能减排的同时扶持本土名牌; 兑现增产多销和品牌奖励资金,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名优产品新市场。
2 .扶持企业成长壮大。 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主要政策包括:调整增 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对涉及 工业企业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水土保持补偿费予以阶段性缓征,降低企业负担;减征4项社会保险基金,减免22项涉企收费,出台小型微利企业财税扶持政策等, 帮助 企业克服经营困难;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 海峡建信金圆股权投资基金,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加速 发展;实施企业改制上市奖励,全年共促成5家企业成功上市。
3 .鼓励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加快出台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发挥财税引导作用支持服务业发展提速,培育新的财税增长点。组建金圆投资集团,加快两岸金融中心建设,修订鼓励金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出台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系列措施,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落户厦门; 促成 华强文化科技园、戴尔服务总部、天马面板 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厦门;支持会展三期建设, 保障 第十五届“投洽会”圆满举行,积极引进航空维修展、厨房卫浴展等大型展会,加大“海峡旅游”品牌宣传力度,大力发展展会旅游业。
4 .促进内外贸持续繁荣。 及时兑付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补贴,鼓励重点商贸企业发展品牌连锁经营,推动特色商业街建设;财政补助41家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建成50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支持举办首届“厦门网货交易会”,奖励闽台特色伴手礼、中华老字号等品牌,培育新兴特色消费模式;实施出口信保扶持,增强企业出口风险防范能力;鼓励企业境外参展推广、建设境外销售服务体系,支持进口短缺资源和先进关键件,全市进口规模稳定增长;保障第三届海峡论坛、台交会、农渔业交流暨产业成功举办,实施台湾水果、水产品进境奖励,全年对台进出口实现快速增长。
二、重统筹,全域特区加快脚步
紧密围绕大特区发展大局,集中财力保障“五大战役”,积极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同城化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特区面貌焕然一新。
1 .推动城市基础建设。 积极克服困难通过财政资金、争取中央专款和代发地方政府债券、融资平台贷款等渠道筹措资金集中确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如期进行;推动岛外四个新城核心区建设,持续加快岛内旧城改造,促进厦深、龙厦高铁,厦成、厦安高速,海翔大道建设,新机场前期工作有序开展;调整征地补偿标准,探索研究征地拆迁包干新模式,在项目启动前预拨征地拆迁资金,强化征地拆迁备用金管理,在推动各区加快征地拆迁工作进度的同时防范资金风险。
2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原水和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续建莲花水库、九龙江北溪引水左干渠改造二期工程,加大汀溪水库、石兜水库、竹坝水库综合整治,保障农村自来水管网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开展 筼筜 湖清淤整治工程、环岛路污水截流工程,支持节能减排;推动实施城市主干道景观整治和重大片区夜景改造,加大公共绿化养护投入力度,投入资金建设一批城市公园,完成岛外1.23万亩生态风景林建设和1.25万亩山上造林,有效增加全市森林覆盖率。
3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推动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构建城乡公路网络,实施国道和农村公路建设,增添小城镇发展动力;推动旧村改造和老区山区建设,开展32个重点村家园清洁工程,改善农村环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经济发展,形成农民持续稳定收入机制;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和自主创新,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推动发展休闲乡村旅游,确保农民收入达到12%的增长目标。
三、保民生,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急需迫切问题,发展社会公共事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切实办好30项惠民实事,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1. 促进医疗社保体系完善。 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统一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提高岛外四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改造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开展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解决百姓就医难和就医贵问题;提高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重度残疾人居家护理补助范围,根据物价变动及时发放动态生活补贴;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范围,提高工伤保险定期待遇 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与再就业,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支持17个镇街建立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建设,对企业招收本市农村劳动力的社保缴费给予补助。
2 .积极解决民生热点问题。 新建扩建24所公办幼儿园和23所中小学,对集体办和民办幼儿园给予生均补助,缓解入学入园难题;逐步统一岛内外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定额标准,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免除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学杂费;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工建设4.1万套保障性住房,开展老旧小区环境专项整治;通过补贴差价,推动11种平价农副产品进驻54家超市;全面保障文明城市创建,助推我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及时下达油价补贴,推动岛内外公交票改顺利推进;支持新建256座候车亭,加快建设一批人行天桥、开工建设公共停车场,改建230座公厕,市政设施更趋完善。
3 .推动文体事业加快发展。 保障海峡两岸文化博览会、图书交易会、中国诗歌节等文化盛会举办,推动闽南戏剧剧院加快建设,支持市青少年宫、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同安文体活动中心等群众性文化场所改建扩建;重点保障集美新城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岛外新城文化公建群建设,开展图书下乡、电影放映和民俗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在全市中心城区和乡镇街道建设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积极完善农村体育设施,举办工业集中区体育运动会、农民篮球赛等体育赛事,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保障我市体育健儿参加第七届城运会,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获得双丰收。
四、推改革,财政运行更加科学
不断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运行有序、管理规范、约束有力、科学高效的财政运行机制,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稳步提高。
1 .预算管理改革纵深推进。 以市政府规章形式出台《厦门市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建立非税收入征收激励机制;单独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基本健全涵盖政府所有收支的预算体系;调整公务车辆、物业费、非在编人员定额标准,继续加大结余资金统筹力度,规范发展经费细化比例;全市新增pos机终端8628台,大宗货物采购新增9项商品;《厦门经济特区公共资源市场配置监管条例》正式实施,服务机构建设稳步推进;扎实开展预决算信息公开,财政收支更加透明。
2 .资金资产监管取得实效。 严格落实转移支付预下达制度,完善对预算单位和对区支出进度通报制度;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出国(境)经费实现“零增长”;开展财政专户清理整顿,逐步规范专户资金监管,大幅清理历年预算内外往来款;摸清全市政府性债务规模,积极配合审计署完成政府性债务审计;顺利完成融资平台达标工作,出台镇村债务监管制度,债务风险控制得当;稳步推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加快财政一体化系统建设,率先完成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在全市各区的推广实施,获得财政部通报表扬。
 3 .财政监督检查不断强化。 配合中央检查组完成公务员津补贴核查,继续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 规范财政财务行为 ;进行强农惠农资金 专项清查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实施26个专项资金检查,财政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开展《厦门市会计人员条例》执法检查,以《厦门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执法检查为契机,进一步明确串通投标认定等28项政府采购实施细节,采购招标活动更加规范;首次开展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综合考评,连同原有的 市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和局内部处室绩效考评,形成了 “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绩效考评体系。
五、树新风,精神文明成果喜人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加强机关建设,切实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干部队伍凝聚力显著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2011年厦门市财政局再次荣获2009-2011年度省级文明单位,全市财政系统有3个单位被评为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9名干部被评为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1. 抓廉政效能促行为规范。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广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持续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国家预防腐败局、省纪委领导莅临我局检查指导并给予高度肯定;积极开展干部交流轮岗,优化岗位职责和分工,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加大治庸治懒力度,推行绩效管理,提升行风效能建设水平。
2. 抓服务便民促素质提升。 圆满完成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72件,代表委员满意率100%;成功举办第五届“公共财政服务日”,全年共举办24期处长在线访谈,成就财政亮丽品牌;搭建网络 对外沟通渠道,市财政局门户网站喜获“网上服务优秀奖”和“优秀政府网站”称号; 出台我国第一个市级会计人才规划,加快建设对台会计合作与交流基地,成功举办首届海峡论坛之两岸会计论坛,开启两岸会计交流交往新纪元。
3. 抓条法建设促管理有序。 全面部署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全年共制定修订财政规章制度30项,其中地方法规、政府规章各1项;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探索立法后评估和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确保财政制度科学合理;结合立法工作梳理规范公共资源市场配置和非税收入管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整合保留12项网上行政审批项目;首次荣获全国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多名财政干部荣获全国、全省先进法制工作者称号。
4. 抓机关文化促境界提高。 提炼形成财政理念、制度、行为文化,全面启动财政文化推进工作,完成财政志(1996-2010年)编纂工作;成功举办全市财政系统职工运动会,展现干部队伍活力和谐之美;隆重庆祝特区建设30周年,通过有奖征文、财政十件大事评选、特区成长之旅自行车环岛行等系列活动,抒财政情怀,展特区风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厦门市财政局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

网站标识码 3502000049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10号闽ICP备06004296-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