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财政局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15-03-15 18:37 来源:厦门市财政局
字号: 分享:

一、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厦门市财政局部门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落实好已出台的积极财政政策措施,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我市实施“美丽厦门”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围绕上述任务,重点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稳增长调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一是筑牢实体经济基础。落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扶持政策,为企业减负;扩大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基金规模,多举措推动工业企业上规模上水平;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创立自主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完善外贸公共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扩大出口。二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软件园三期、厦门科技创新园等园区建设,促进重大项目生成落地;鼓励企业开辟周边港口支线及拓展内陆腹地,推进航运交易市场发展;对旅游项目开发、新开客运航线给予奖励,吸引更多专业高端展会在厦举办;鼓励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建设特色商业街及专业市场,拉动消费经济增长。三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抓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快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资助产业科技研发项目,着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海纳百川”人才计划实施,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厦创业。

  (二)着力保重点促提升,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一是拓展岛外提升岛内。高标准、差异化建设新城,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和社会事业向岛外布局;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向纵深开发,高起点建设国际邮轮城等一批项目,实施轮渡码头、火车站站房改扩建工程。二是增强城市辐射能力。加快海沧隧道、北站动车运用所及普速出岛等工程建设,完善城市交通路网;推进翔安机场造地工程,开工建设轨道交通一号线,建成厦深铁路和厦漳跨海大桥。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深化小城镇试点改革,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提升和品牌建设,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实现规模化生产;鼓励发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经济,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民增收。三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继续增加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的投入。加大海域清淤及岸线整治,续建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启动岛外十大溪流综合治理;推进环岛路沿线截污工程改造,西部垃圾焚烧厂投入运行;绿化美化城乡环境,建成一批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着力打造美丽厦门。

  (三)倾力解民忧惠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是提升教育水平。新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统一公办幼儿园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体系建设,落实义务教育、中职学校免费及各类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加大与省部属高校共建力度。二是增进民生福利。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着力构建层次多样、功能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增加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减轻百姓看病负担;加快翔安医院、五缘医疗园等项目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实施范围扩大至全部行政村卫生室。三是丰富文体生活。文化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办好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市运会等大型活动,建成市运动训练中心等文体设施;开建全省首个闽南非遗主题公园,推动鼓浪屿、闽南红砖古厝申遗,华强文化主题公园开业。四是加强公共保障。加大投入解决市民关注的交通拥堵问题,优化交通智能系统,加速打通“断头路”,建成一批下穿通道和公共停车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创业,高质量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绿色蔬菜基地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应急救援和减灾防灾体系,增强市民安全感。

  (四)致力抓改革提绩效,推动财政科学发展。一是深化财政改革。完善市对区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区级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有机制衡的管理体系;强化对招标投标、专家评审、供应商管理等各环节的监管,促进采购行为更加规范、透明;做好预决算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提升资金效益。落实中央厉行节约的各项要求,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和行政成本;盘活政府闲置资产,加大各类财政资金统筹,集中财力办好大事;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推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三是完善监管模式。实现财税库银联网系统市区贯通,跟踪监测重点税源;运用信息手段对财政资金实时监控,重点检查民生领域资金的使用;有效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提升预算单位财政财务综合管理水平。

  二、2015年财政工作思路

  2015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财政部门将按照中央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为要求,努力保障《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行动计划》实施,切实推动财政改革与发展:

  (一)在力促产业转型中夯实财源建设。一是积极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适时预调微调扶持政策,促进企业效益与税收同步增长。二是做好重大项目财税配套服务,推动已签约落地项目尽快投产达产,研究制定重大产业项目扶持的市区分担机制,引入具有核心竞争力以及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企业,培育新财税增长点。三是继续推进产业扶持方式改革,归并整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十大千亿产业链群,发挥引导基金市场化、高效率以及放大效应等优势。四是动态监控税源入库和增减变化,推动闲置的政府性资产进入市场,确保财政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

  (二)在加快城市转型中放大财政杠杆效应。一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实施,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中央代发债务规模,切实提高城市承载力和宜居水平。二是持续推动重大项目投融资机制改革,落实轨道后续线路和翔安新机场筹融资模式和资金平衡方案,加快推动城市发展基金进入实质性运作,吸引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社会资本投入。三是大力推进PPP试点,在轨道和机场建设中将可产生现金流的经营性资产,通过PPP等手段筹集社会资本。探索研究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保障房建设等项目实施PPP模式的可行性,力促固定资产投资从以财政资金为主向以社会资金为主转变。四是持续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盘活我市现有国有资金、资源、资产,整合轨道、机场、市政、金圆等平台,夯实城市建设资金来源。

  (三)在深化财税改革中提升财政治理水平。贯彻新《预算法》及国务院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的精神,推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一是完善预算编制体系,将社保基金预算从2015年度起提交市人大会审议。二是研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试编中长期财政规划和支出滚动预算。三是修订结余结转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健全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和收回机制。四是推进重点支出绩效评价,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五是推进预算信息公开,逐步将部门预决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六是清理甄别存量债务,加强债务预算管理,市区同步编制债务年度收支计划,启动编制三年债务规划。七是积极应对房产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税改革,做好营改增试点扩围工作,努力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

  (四)在致力改善民生中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把加大投入和完善制度有机结合,确保社会保障、食品安全、教育卫生、环境治理等重点民生领域资金需求,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快推进教育基建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幼儿园补助、奖励政策,缓解就学难题。二是研究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加快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是运用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文体、医疗等社会事业。四是大力支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统筹资金加快现代都市农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在强化财政管理中防范资金风险。一是结合中央全面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要求,对各区自行出台的优惠政策开展专项检查,营造合理招商、公平竞争环境。二是研究制定镇街财政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强化区级内控体系建设情况检查,夯实基层财政力量。三是推动已出台的厉行节约配套制度的贯彻落实,严禁安排党政机关楼堂馆所新建项目资金,确保2015年“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四是将财政监督检查重点向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倾斜,实行市区上下联动监管,确保财政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厦门市财政局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

网站标识码 3502000049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10号闽ICP备06004296-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