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12-22 16:22
字号: 分享: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践行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要求,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序推进系统集成式财政管理改革,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财政改革发展工作有新进展,取得新成效。

  一、主要工作成效

  2023年, 1-11月全市财政总收入1531.6亿元,增长4.9%;地方级收入925.5亿元,增长4.9%,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一)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及时兑现助企发展政策,截至11月累计对企业提供支持超290亿元。二是打造“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升级版。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鼓励企业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若干意见》,运用技术创新基金、增信基金、供应链协作基金等撬动超800亿元支持企业发展,惠及企业超万家次。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获批新增债券额度353亿元,比2022年增长10.3%,比全国地方政府新增债券额度增幅高出近7个百分点。

  (二)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地见效。一是多渠道筹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厦门科学城和海洋高新产业园两个综合开发项目策划落地,总投资200亿元,加快实现产城人融合。二是盘活存量资产资源扩大有效投资。提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厦门市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实施方案》,创新提出竞配建房和安商房市场化处置方案,加快资产资源周转。三是优化拆迁补偿安置方式。推动房票制度实质落地,采用房票制度的征拆项目均实现“双百”(百分百签约和百分百选择房票),得到市场的接受和认可。

  (三)提升财政资金政策效益效能。一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出台《厦门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若干措施》,提出4方面21条措施,推动绩效评价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和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对56个重点部门开展绩效综合测评。二是实施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在教育、医疗、涉农、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等6个领域试点开展竞争性评审,择优选择补助对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结合绩效评价推动政策整合优化。根据在工业、科技等9个领域开展产业扶持政策绩效评价结果,推动了115项政策整合优化。

  (四)强化制度执行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高标准推进财会监督工作。在全国范围率先出台财会监督实施方案,牵头建立厦门市财会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会计和评估监督检查工作规程(试行)》规范财会监督工作流程,创新开拓财政部门与统计部门横向、纵向四方贯通协调机制,持续开展财会监督专项检查等监督检查,抓好财经纪律重点问题等整改,完善24项相关政策制度。二是加强基层运转情况动态监测。常态化开展库款动态监测,完善区级“三保”支出审核及重点民生支出备案管理,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二、2024年主要工作思路

  2024年,市财政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全市中心大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以改革的思维和创新的办法,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在推进系统集成改革上进一步突出“综合统筹”。

  1.加强收支一体化统筹。一方面多措并举稳收入。强化税源吸附作用,壮大抓实总部等重点税源,盘活存量资产资源有效补充财源。另一方面有保有压促平衡。打破资金分配基数,坚持有保有压的审核把控原则,防止支出固化。有序安排产业政策兑现资金,加强预算总控。同时,重点保障在建项目进度款,更多引入债券和社会资本支持新建项目。

  2.加强上下级统筹。对上方面,落实综合改革试点,争取更多试点政策支持。加强项目筹划,积极争取新增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上级专款的支持。对区方面,兼顾“全市一盘棋”和“强区放权”需要,推进分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探索完善市对区转移支付体系,优化转移支付项目和分配因素。同时,推动调整新一轮土地收入分成体制,实现“成本共担、收益共享”,促使市、区、指挥部形成合力。

  3.加强跨年度统筹。不断完善预算跨年度平衡机制。根据发展形势变化和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需要,在片区开发、社会事业、发改投资、水利建设等重点领域编制三年滚动规划,推动项目策划、实施和资金保障相衔接,提高预算安排的前瞻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在助力城市建设上进一步强化“综合开发”。

  1.落实投资平衡机制。按照“产城人”融合和职住平衡的理念推进片区综合开发,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土地进行一体化开发和利用,实现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更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更好在土地融资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之间实现有效平衡。

  2.加速盘活存量资产。一方面,通过IPO、REITs、TOT等方式进行盘活存量资产,收回资金用于新增投资,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将土地资源也纳入盘活存量范围,通过调整用途、改扩容、政府收储等方式进行盘活,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另一方面,加快打通存量安置房市场化处置路径,推动实施竞配建房的市场化盘活处置方案,加速资金周转循环。

  3.完善优化制度供给。一是探索推行征收补偿异地安置,扩大房票试点范围。二是加快国企市场化改革进程,推动国企从片区代建向“产业发展商+城市运营商”转型。

  (三)在提高效益效能上进一步秉持“花钱问效”。

  1.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结合今年出台的《厦门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若干措施》,重点落实三项工作:一是扩大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范围,并不断优化完善竞争性评审流程和规范。二是推动建立“一个部门一套核心指标体系”,围绕部门“三定”职责和年度任务两个层级,设计核心指标体系,作为综合测评和预算分配的重要依据。三是进一步优化综合测评体系,落实部门整体综合测评工作。

  2.转变产业扶持方式。一是以产业链为主体,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的支持体系,以链式思维推进产业政策整合。二是进一步升级“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对已出台政策加强储备升级措施,同时,对市区不同部门的支持措施进行整合提升。三是推进市级产业扶持资金系统建设,提高兑现和服务效率,强化数据分析运用。

  3.促进公共服务降本增效。一是对兜底型公共服务,由财政按照规定优先保障,同时,加快制定相关配置标准,提高资金安排的科学性。二是在改善型公共服务领域进行财政投入机制改革,积极引入市场和竞争机制,促进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三是在兼具公益性和经营性的领域探索引入市场主体,推动公用事业规、建、管、用一体化运营,提高经营效率。同时,稳步推进路灯合同能源管理,地铁、公交线路优化整合等工作。

  (四)在防范化解风险上进一步坚持“发展安全”。

  1.牢牢守住政策风险底线。一是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债务常态化风险评估预警,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二是未雨绸缪防范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识别切断风险传导,加快暂付性款项清理,加强专项债自求平衡管理,在政策范围内优化市区政府融资方式。

  2.持续监测财政运行风险。一是切实兜牢“三保”底线,持续开展库款动态监测分析,加强区级“三保”支出审核和风险研判,确保市区财政有序运转。二是加强社保基金可持续情况监控,合理安排民生政策提标扩围、统筹衔接,防范国有资本金融风险,实施重大政策、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评估,防止超越发展阶段过高承诺、过度保障。

  3.强化深化财会监督工作。一是推进财会监督贯通协同,构建起财政部门主责监督、有关部门依责监督、各单位内部监督、相关中介机构执业监督、行业协会自律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二是持续开展财会监督专项检查,加大问题整改力度,跟踪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研究制定规范财会监督检查处罚处理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厦门市财政局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

网站标识码 3502000049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10号闽ICP备06004296-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