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9-09-2025-041 | 主题分类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答复函 |
发布机构 | 文 号 | 厦财函商〔2025〕14号 | |
标 题: | 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147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厦财函商〔2025〕14号
答复类别:A类
民建厦门市委:
《建议进一步加强厦门国有“耐心资本”扶持企业力度》(第20251147号)由我局会同市委金融办、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民建厦门市委对进一步加强厦门国有“耐心资本”扶持企业力度提出了十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接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开展走访调研,认真总结国有“耐心资本”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研究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
二、措施与成效
(一)完善体制机制,发挥引领作用
我市构建了“1+5+5+N”的政府投资基金制度体系(即1个理事会章程+5个主要制度+5个配套制度+N个投后日常管理规定),今年,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5〕1号)等文件精神,我市印发了《厦门市运用政府投资基金赋能产业链发展的若干措施》,构建覆盖募、投、管、退全流程的管理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统筹协调的分级管理机制。将各类市级财政性资金出资的基金均纳入市产业投资基金理事会的全面统筹管理,建立“理事会—理事会办公室—运营管理机构—受托管理机构”的分类授权决策机制。
二是建立以尽职免责为核心的投资容错机制,容忍正常投资风险,注重整体绩效实现情况,对母基金设置最高30%的容亏率,创业投资类母基金经审批后可放宽至不超过50%,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
三是制定差异化的管理机制,对创投子基金,政府投资出资比例最高可达70%,基金存续期放宽至最长12年,鼓励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对产业子基金,侧重由产业链主或龙头企业发起设立基金。
(二)联动国有企业,培育耐心资本
一是成立市级投资平台厦门产投,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资本赋能,先后投资士兰集宏、协鑫储能等十余个产业项目和基金,并组建专业化投资团队,为全市重大产业投资和遴选产业赛道提供智库支持。
二是设立科创风投基金群。其中,科创风投基金规模50亿元,聚焦未来产业,突出“更早更小”,强化对种子及初创项目的支持;海洋高新产业基金,聚焦海洋经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融合;金砖科创基金,发挥央地联动优势,加速我市金砖基地建设和科创项目落地。
三是设立规模1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金,聚焦先进制造业的关键环节,发挥基金引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持续投向先进制造业领域和特色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
(三)汇聚优质资本,完善接续投资
一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厦门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吸引更多长期资本来厦展业,既可以根据基金募集规模予以支持。又可以按基金在厦综合效益予以奖励,还建立份额回购和超额收益让渡机制,鼓励管理机构导入更多资源。
二是打造“差异定位、错位扶持、功能互补”的基金体系,完善接续投资的支持机制,打造了一批高成长性的硬科技企业,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2家,厦门上市企业12家。
三是上线“融天厦”产业投融资平台,为“找项目、找融资、找智库、找路演”提供支持,打通“财政政策+金融工具”的申请通道,构建“自主选择+主动撮合”的资金供应链超市。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近年来,我市国有“耐心资本”培育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改进空间,结合提案,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细化投资容错机制。加快建立以尽职合规责任豁免为核心的容错机制,按照“门槛条件+正面清单+分级认定”的思路,出台我市实施办法,制定免责认定标准和流程,推动尽职容错制度真正实操落地。
(二)加强国企统筹合力。运用产投公司牵引国企产业投资,同步做大厦门产投和被投国企资产规模,为重大产业投资和遴选产业赛道提供持续资本赋能。同时,支持国企参与被投项目的公司治理,完善出资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机制,切实跟踪项目建设投产、业务培育、关联交易等关键环节,维护好我市权益。
(三)健全接续投资机制。建立各基金协作机制,在项目孵化期,科创风投基金与国家级实验室、大院大所等对接,将早期投资前推到“最初一公里”,覆盖概念验证、中试等前期环节,支持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在项目成长期,产业引导基金、产业链创新基金接力培育,支持规模化生产、快速开拓市场。在项目成熟期,先进制造业基金、产投公司跟进投资,支持扩大产能、占领市场。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林琳
联 系 人:郭屹南
联系电话:2858256
厦门市财政局
2025年7月15日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主办单位:厦门市财政局技术支持:厦门市信息中心
网站标识码 3502000049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10号闽ICP备07054389号-3